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主辦

A11 陸蘭軍

第二組鏡頭:

25公里邊境線、26塊界碑、5萬公里行程——

一個熱血男兒22年理想信念的堅守

尖峰嶺哨所海拔670多米,地處亞熱帶地區(qū),一年中有半年時間云霧繚繞,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幾乎都是雨霧天氣。潮濕天氣,洗過的衣服六七天才勉強能穿上。夏季屋內(nèi)氣溫在40℃以上。毒蛇、蜈蚣、山螞蟥是“�?�”,蚊蚋如影隨形。

這段邊境巡邏路線長24.5公里,有26塊國界碑。界碑所立之處人跡罕至,沿途到處都充滿著艱辛和危情,除了蚊叮蟲咬,毒蛇侵擾外,日曬雨淋,磕磕碰碰更是常事。陸蘭軍每個月要帶領(lǐng)哨兵在這崎嶇的山路上步行巡邏4次,每次往返49公里,每月行程196公里,1年行程2352公里,22年,磨穿了一百多雙解放鞋底,行程5萬多公里,可繞地球赤道一圈多。

“巡邊最主要的是看國界碑,正碑、副碑,都得看仔細�?纯词欠癖粨p壞,或者被挪動。如果某一塊被挪動了那怕是幾米,那將意味什么,不用說大家都清楚。”談起界碑,陸蘭軍滔滔不絕。巡邏中每到一處界碑,陸蘭軍和他的戰(zhàn)友總是莊嚴地先向界碑敬禮,然后拿出隨身帶來的干凈毛巾,從上到下把界碑擦得干干凈凈,再拿出油漆把碑上的字描得清清楚楚。一切都滿意后才向下一個目標進發(fā)。

隨著中越關(guān)系的好轉(zhuǎn),邊境線上昔日的戰(zhàn)場變成了貿(mào)易往來的繁華口岸。山下邊貿(mào)生意一片紅火,到處都有賺錢的機會,就是在路邊賣茶水,幫老板看看貨,一天都能賺上一兩百元,陸蘭軍就在邊境線上,出家門口就可以做邊貿(mào)生意,十分便利。有不少的哨兵離開哨所后,去搞邊貿(mào),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1998年,陸蘭軍昔日的同學(xué)當了老板,想邀請他去公司上班,并許諾每月2000多元的豐厚待遇,他婉言謝絕了。2001年,一個走私頭目找到他,想利用他國防民兵的身份為其開路,并承諾重金回報,陸蘭軍嚴厲斥退。

“山上守卡子,山下數(shù)票子”,這反差確實太大了。高山哨所不僅環(huán)境惡劣、工作艱辛、責任重大,而且待遇也很低。當時,陸蘭軍每個月的津貼只有300多元,扣除伙食費后,所剩無幾。“不管什么誘惑,都動搖不了我守邊固土的信念。”這信念,陸蘭軍堅守了整整22年。

第三組鏡頭:

父親的病痛,妻子的目光,幼子的哭聲——

一位舍家衛(wèi)國的男兒擔當大義的堅守

陸蘭軍當哨兵22年,他在家里住的時間總共才20個月,不到2年。其實,陸蘭軍的家離哨所不遠,直線距離也就1000多米。他說,不知道為什么,總覺得在山上的哨所里才睡得踏實。“當哨兵,負的是當班時的責任;而哨長就是負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的責。在和平時代,同樣不能麻痹大意啊。”

除了平時正常的站崗、巡邏、訓(xùn)練,還要搞自身基礎(chǔ)建設(shè)、參加維護地方穩(wěn)定、支持地方建設(shè)、為社會做實事好事等,陸蘭軍確實無暇顧及家里。

父親是陸蘭軍的引路人,陸蘭軍與父親的感情非常好,每次回家,他都會抽空與父親聊上一陣子,幫父親擦擦藥、捶捶背、洗洗腳。2011年3月父親重病住院,陸蘭軍得知后匆忙趕去醫(yī)院看望父親,由于哨所的工作丟不下,他把從朋友那借來的4000元錢交給大哥,安慰父親幾句,就又趕回了哨所。2011年6月1日,陸蘭軍在哨所執(zhí)勤,當他接到父親病危的電話從哨所匆匆趕到家時,父親已永遠合上了雙眼,父親臨死前沒能見上他一眼,陸蘭軍很內(nèi)疚。“自古忠孝兩難全,父親,原諒兒子的不孝吧。” 陸蘭軍跪在父親的遺體前哭道。

1992年,陸蘭軍認識了俊俏的瑤族姑娘鄧貴蘭。1993年,他倆把婚禮定在農(nóng)歷六月初一,就在婚禮即將舉行時,縣武裝部指令陸蘭軍赴縣里參加軍事訓(xùn)練,在國與家之間,他毫不遲疑地選擇了前者,推遲了婚期。

婚后,陸蘭軍暗暗發(fā)誓,要讓妻子過上好日子。 “可結(jié)婚十多年了,不僅沒能讓妻子過上好日子,還連累了她。”陸蘭軍不無愧疚地說。有一次,他家中的4畝松樹被人偷割了松脂,妻子有點埋怨他:“你自己是民兵哨長,但連自己家的松脂都保不了。”陸蘭軍覺得愧對妻子,妻子一個人孤零零扛著一大捆柴火、倔僂著身子吃力地往前挪動腳步的身影,時時映入他的眼簾……每次巡邏經(jīng)過自己的責任田、責任林時,他都很想碰到妻子,哪怕打聲招呼、說上幾句話也好。

由于很少回家,陸蘭軍每次巡邏路過家,年幼的兒子都會跑出來,死死地抱住他哭喊著不讓他走,兒子哭得撕心裂肺,為的是想讓父親停下來多陪自己一下。陸蘭軍何嘗不是這樣想?可是孰重孰輕,他心里非常清楚,每次他都咬咬牙,甩開兒子,繼續(xù)出發(fā),身后兒子的哭聲令這堅硬的漢子心酸……

守邊22年,黨和人民給了他很多榮譽。有市里、區(qū)里、軍區(qū)頒發(fā)的獎狀;有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勞動模范、優(yōu)秀哨長等證書。每次回家,有空他都會把這一大堆獎狀、證書搬出來給家人講述著,這是他唯一能安慰家人的。

“我虧欠這個家太多了,好想找機會好好補償,但是,我是邊防哨所的哨長,我深明我肩上的大義呀。”陸蘭軍眼里含著淚,說得很動情。

第四組鏡頭:

1個村莊,400戶人家,350個哨兵——

尚義村邊民祖祖輩輩國魂的堅守

陸蘭軍舍小家為大家、無私付出、堅守信念、戍邊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就象一股巨大的沖擊波,迅速在尚義村、峒中鎮(zhèn),乃至整個邊境地區(qū)漫延——保家衛(wèi)國、住邊守邊、上哨所當哨兵已經(jīng)成為這一帶邊境年輕人崇尚的一種光榮傳統(tǒng)。尖峰哨所設(shè)立33年來,有561名邊民登上尖峰嶺哨所當哨兵,其中堅守5年以上的有220人,堅守10年以上的有15人。陸蘭軍所在的尚義村400戶人家中,就有350人當哨兵,幾乎平均每家都有一個人當哨兵。尚義村、尖峰嶺哨所,已成為當?shù)厍嗌倌陳蹏髁x教育、國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近千人次到尚義村、尖峰嶺哨所接受教育。

“上哨所當哨兵成了我們村的時尚,我兒子現(xiàn)在就在哨所當哨兵,等我孫子長大了也送他當哨兵。”村民王紅這樣說。

“陸蘭軍在高山哨所堅守了20多年,我們都很佩服他,我們學(xué)校請他擔任課外政治輔導(dǎo)員和護界碑小分隊的名譽隊長,讓他這種戍邊奉獻的精神在幼小的心靈里生根、開花。”尚義村小學(xué)校長黎業(yè)宏如是說。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我們鎮(zhèn),陸蘭軍已經(jīng)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的化身、一種精神的寫照,他不但影響著邊境這一代年輕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影響到今后幾代人。”峒中鎮(zhèn)黨委書記黃壽強肯定地說。

長期的高山哨所生活,使陸蘭軍跟父親一樣,落下了風濕病、頸椎病和骨質(zhì)增生等多種疾病。但陸蘭軍依然每天帶著哨兵們站崗、放哨、出操、巡邏。他曾和老搭檔、副哨長、當了21年哨兵的韋勝才兩人相約:死后埋在尖峰嶺上,伴隨著戰(zhàn)友繼續(xù)站崗,讓自己的靈魂成為永遠戍邊的國魂。

尖峰嶺,象一把直插云霄的利劍,聳立在群山峻嶺中;陸蘭軍,象一塊堅實凸屹的界碑,默默地堅守在邊境線上。

歲月如梭,青山依然。哨所依然。信念依然。



上一頁 
第 [1] [2]  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guān)文章

高清圖集推薦

国产精品无码首页自拍,亚洲国产成人无码影片在线,国产免费人成电影在线看,国产日韩精品欧美2020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