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主辦

感冒、流感、氣管炎!專家教你怎樣防治這些春季多發(fā)疾病

  東北網4月23日訊(記者 杜筱)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春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但初春天氣多變,冷暖交錯頻繁,機體很難適應陰晴不定的氣候,很容易造成人體免疫力降低,呼吸道傳染病、心腦血管疾病、過敏、精神疾病等多種疾病容易趁虛而入。如何防治這些疾病呢?聽聽專家怎么說。

  呼吸道傳染病可防可治易感人群應接種疫苗

  春天呼吸道疾病多,常見于普通感冒、流感、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支氣管擴張等,還有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免疫功能偏低的人群最容易中招。

  哈爾濱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在疾病高發(fā)期間,要盡量避免到人多的密集場所,并減少與患者接觸,如需接觸,應做好防護措施;對于患者或隱性感染者,在給予積極治療之外,要根據相應的傳染期進行隔離,隔離期間避免與他人接觸;對于對接觸過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人員應根據各病潛伏期進行醫(yī)學觀察,如發(fā)現相應癥狀要隔離、治療;對患者曾經停留過的場所應采用含氯制劑等進行徹底的消毒;對于易感人群,在沒有接種禁忌前提下,應積極進行疫苗的接種,從根本上防止疾病的發(fā)生。

  此外,還要保持好個人衛(wèi)生,在人員較多的公共場所佩戴口罩,避免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物品;保持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常開窗通風,最好每天清潔消毒;平時注意加強鍛煉,增強自身抗病能力,均衡飲食,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過度疲勞�!τ趯W校等集體單位,應認真開展晨午檢等常規(guī)防控措施,出現可疑病例后要及時報告給屬地疾控部門,并立即應用消毒劑擦拭地面、被污染的物體表面等。

  鼻塞、打噴嚏、流鼻涕過敏性鼻炎最喜歡花粉和塵螨

  每到春季很多人都可能會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或頭暈等癥狀,可能大家都習以為常,但這很可能是過敏性鼻炎的癥狀。

  過敏源可引起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發(fā)病,不同的人對過敏原的反應是不同的。常見的過敏原有空氣粉塵和塵螨、工業(yè)廢氣、二手煙、動物皮毛、花粉和病毒、致敏食物等。要注意個人的衛(wèi)生,要定期更換和清洗床上用品和長毛絨用品,并用干衣機烘干或暴曬在陽光下。避免過度疲勞、睡眠不足、寒冷、飲酒或吸煙等,若有這些行為時,可導致抵抗力下降,鼻腔粘膜調節(jié)功能差,而且防御功能低下,病毒會乘虛而入引起疾病。

  醫(yī)生提示,最好的預防疾病的手段就是鍛煉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堅持鍛煉可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可定期進行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或用冷水洗浴等,這樣可以增強體質,也可提高身體對寒冷的耐受力,并能提高身體適應惡劣環(huán)境的能力。對過敏性鼻炎,可將雙手互相摩擦發(fā)熱,用大小魚際輕柔的揉搓鼻翼兩側,反復20-30次。同時,患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常感覺到背部寒冷,而且其體質較差,也比較害怕寒冷,所以當氣溫發(fā)生變化時要注意保暖,即使是夏天,也要注意不要對著空調吹,要做好防止發(fā)病的準備。

  哈欠連天、總睡不醒當心是缺血性腦血管病

  氣候日漸轉暖,有些人會感到困倦、疲乏、頭昏欲睡,一般這種現象被稱為“春困”,這是由于季節(jié)交替給人們帶來的一種生理變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春困”可能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表現。

  據醫(yī)生介紹,我們常說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是指腦供血不足、腦梗死等疾病。由于春季早晚溫差大,刺激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毛細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氣候干燥,人體消耗水分多,導致血液黏稠、血流減慢;戶外活動增多,有的人腦血管對由靜到動的負荷量耐受性一時不適應,也易引發(fā)腦血管病。

  缺血性腦血管病除了犯困、哈欠連天外,還可能出現血壓驟然升高,走路不穩(wěn)并伴有四肢麻木無力,早上起床突發(fā)眩暈、持續(xù)頭痛,以及不自覺流口水、嘴歪、說話不清楚、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等癥狀。

  醫(yī)生提醒,如果是睡眠不足引起的困倦,只要勞逸結合、規(guī)律生活,一般可以改善,但是老人頻繁打哈欠或者總是睡不醒,一定要高度警惕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可能,此外,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有腦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突然持續(xù)犯困,并伴有相關癥狀,應高度懷疑腦缺血前兆,盡快去醫(yī)院做相關檢查。平時應做到合理、按醫(yī)囑用藥,保持血壓、血糖、血脂等在正常范圍內,已經有腦血管病的患者,至少每3個月到醫(yī)院體檢一次。

  嗜睡、乏力莫非“春困” “病根兒”是“甲減”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簡稱為甲減,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低甲狀腺激素血癥或甲狀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謝綜合征。甲減的危害很大,會影響患者的智力、情緒以及胃腸道等多個方面,由于人們對甲減缺乏科學的認識,前來就診的甲減患者中,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病或者誤認為是其他問題。

  甲減發(fā)病隱匿、病程較長,典型癥狀為畏寒、乏力、手足有腫脹感、嗜睡、記憶力減退、關節(jié)疼痛、體重增加、便秘,女性會出現月經的改變,月經不調、月經延遲、月經量減少或稀發(fā),但是最明顯、也最隱匿的癥狀是乏力,這種乏力主要表現在不能耐受平時日常的工作。

  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劉爽提醒,一個人僅僅在這個季節(jié)突然出現“春困”的現象,大多是由于天氣、睡眠等原因造成的,對身體沒有什么損害。然而,如果長時間出現極其怕冷、心率慢、腹脹以及顏面部明顯變化,尤其是出現“胖頭腫臉”的現象,甚至雙眼皮“變”單眼皮,就要考慮是不是甲狀腺功能減退了。癥狀非常嚴重的“春困”,以及一些青春期兒童、孕前及孕期女性、有甲狀腺功能疾病史的患者、風濕免疫病的患者應該去正規(guī)醫(yī)院做甲狀腺功能的檢查。

  春季心理精神疾病高發(fā)必要時尋求專業(yè)心理醫(yī)生幫助

  現代醫(yī)學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精神病患者,初次發(fā)病都在春天,而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復發(fā)率也比較高。

  據醫(yī)生介紹,春天氣候多變,氣壓比較低,易造成大腦內松果體素分泌增多,從而使機體內其他激素分泌不均衡,人容易感到壓抑,出現代謝紊亂,導致人體的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異常。在經濟、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壓力加重時,人們容易患上心理精神疾患。

  那么,怎樣判斷是否心理健康?春困、失眠等睡眠障礙,導致許多人白天精神不振等。碰到以上這些情況,一般人都能很快調整過來,但一些性格比較內向、孤僻、多愁善感或追求完美的人,容易因為這些感到悲觀,消極,出現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現。

  醫(yī)生建議,大家在春季應多做戶外運動,經常曬太陽;不開心的時候將自己的情緒感受說出來,不要藏在心里;如果和家庭的因素有關要及時和家人溝通;可以吃些甜食或做些自己喜歡的事物輔助緩解焦慮;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足夠的睡眠;轉移注意力,心情不好時可以看看喜劇;設置合理可以經過努力就能達到的目標,必要時尋求專業(yè)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文章

高清圖集推薦

国产精品无码首页自拍,亚洲国产成人无码影片在线,国产免费人成电影在线看,国产日韩精品欧美2020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