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大會)科普作家劉光裕:讓科普為公眾打開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門
中新網西雙版納10月3日電 題:科普作家劉光裕:讓科普為公眾打開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門
中新網記者 韓帥南
“你看這株蕨類植物就很神奇,上方是它的生殖用的葉子,下面是生長用的葉子。”走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西雙版納植物園”)中,每碰到一株植物或昆蟲,該園科普工作者劉光�?偰芴咸喜唤^講上半天�!拔覀冎参飯@中共有上萬種植物,能認識10%的就是高手了,我還遠遠算不上高手。”
西雙版納植物園環(huán)境教育中心科學傳播組業(yè)務主管,科普作家,中科院網絡科普聯(lián)盟“啟明星”獲得者,知名科普微信公眾號“版納君”作者,劉光裕擁有多重身份,每一個身份都與科普工作緊密相關。
從官方網站到博客,再到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每一個宣傳陣地都留下了劉光�!皯�(zhàn)斗”的身影�!笆聦嵣虾芏嗫蒲谐晒凸适轮皇遣卦谖墨I里,躺在圖書館中。作為科普工作者,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故事挖掘出來,編寫成易于公眾理解的內容。”劉光裕這樣解釋自己的工作。
在劉光�?磥�,中國科普界長期面臨科普人才培養(yǎng)沒有明晰的路徑和方法,科普活躍分子缺乏深度思考,科學界和科普界視頻化創(chuàng)作能力較弱,科學語言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急缺等問題。同時,為了博取眼球,部分科普作品還存在過度娛樂化的現(xiàn)象。
“2016年左右,我在運維西雙版納植物園微博的時候,創(chuàng)作風格也曾大受粉絲評論的影響。”劉光�;貞浀�,“當時由于害怕失去粉絲,為了聚集人氣,我的風格從以前多元深度,圍繞文獻和最新進展的創(chuàng)作方式,日漸過渡到‘圍繞吃喝玩樂,努力吸引眼球’的模式上來�!�
“我們的科普內容應當接地氣,更接近民眾,但同時也要保持理性和專業(yè)性�!眲⒐庠_建議,中國當下的科學傳播,在建館、策展、文創(chuàng)要向文博領域學習,建立雙向交流機制,要加強數(shù)據(jù)意識培養(yǎng)工程,加強新媒體科普創(chuàng)作、管理與評估,特別是系統(tǒng)化布局視頻化科普作品創(chuàng)作等。
2018年,劉光裕開始按自己的理念打造個人微信公眾號“版納君”�!拔业南敕ㄊ谴蛟煲粋深刻的、有思想、有內涵、有態(tài)度的公眾號,先影響涉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官員、媒體以及從事科普工作的同行,再通過他們影響更多的人�!�
翻開“版納君”的稿件列表,其中有專題類的原創(chuàng)科普文章,也有諸如《2021年關于中國科學傳播的一些新思考》關于科普工作的總結與思考。
“雖然目前‘版納君’的粉絲和流量都不算多,但我發(fā)布的一些稿件確實為科普界的同行提供了參考和幫助。部分針對云南區(qū)域性特點發(fā)布的稿件,也為當?shù)毓賳T的決策和宣傳工作提供了幫助�!眲⒐庠Uf到。
隨著即將在中國昆明召開的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15”)日益臨近,劉光裕撰寫了時評、游記等體裁的科普文章�!昂荛L一段時間中,生物多樣性對于民眾、媒體乃至部分官員來說,都是一個非�;逎脑~語。COP15的召開會讓更多人想要了解什么是生物多樣性,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廣大科普工作者可以借此契機,生產更為豐富的內容去宣傳生物多樣性�!�
“未來,如何讓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一種文化潮流,如何變現(xiàn)它,讓更多民眾理解它,對于云南、中國乃至全世界來說都非常重要,這項工作也充滿了挑戰(zhàn)�!眲⒐庠远ǖ卣f到,“‘版納君’僅僅是一個開端,我和廣大的科普工作者都會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