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區(qū)各地司法行政部門緊貼群眾所想所需,持續(xù)挖掘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法治元素的內容,與法律法規(guī)、村規(guī)民約等有效結合起來,讓烙印在少數民族群眾心中的傳統鄉(xiāng)俗、傳唱在村野田間的動情山歌、印刷在文本書籍里的法律條款、發(fā)生在法治實踐中的真實案例更好地融匯起來,形成具象化的影響和體驗式的熏陶,不斷滿足各族群眾的法治文化需求。
柳州 跨界調解工作“聯起來”
為有效化解邊界地區(qū)矛盾糾紛,柳州市聯合湖南省懷化市、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建立“組織聯建、矛盾聯防、糾紛聯調、普法聯宣、法律聯援”的湘黔桂省際邊界地區(qū)“五聯”工作機制,該項機制的建立為省際邊界地區(qū)社會和諧穩(wěn)定建設提供堅實法治基礎。
融水苗族自治縣良寨鄉(xiāng)大里村與貴州省斗里鎮(zhèn)根里村的“富培山”交界處,曾經長期存在山林土地權屬糾紛。雙方通過“五聯”工作機制,讓熟悉民族地區(qū)事務的兩�。▍^(qū))雙語調解員組織開展6次調解,最終促成一起時間跨度長達33年、涉及1100多畝山林土地的權屬糾紛得到圓滿化解。兩地群眾握手言和,再次重現共辦蘆笙會、桂黔一家親的歡樂景象。
柳州市還以環(huán)三省坡地區(qū)13個村寨為主要節(jié)點,構建人民調解“民族和諧文化圈”。把“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jié)、侗族的樓”等民俗風情和地域特點融入“五聯”工作機制,打造出“山歌調解”“鼓樓議事”“款坪講款”“寨佬調解”等民族特色調解品牌。在融水桿洞鄉(xiāng)、洞頭鎮(zhèn)、良寨鄉(xiāng)等邊際鄉(xiāng)鎮(zhèn)建立矛盾糾紛聯防聯調工作小組,組建雙語調解員隊伍,調解員均精通桂柳話和至少一種當地少數民族語言。
南寧 壯鄉(xiāng)普法代言“動起來”
“大家好!我是南寧綠城普法宣傳員阿洛,我是阿洛的拍檔小智……”在乘坐地鐵1號線時,車廂電視里展播的普法宣傳片里,“阿洛”和“小智”可愛的動漫形象、風趣的普法語言吸引不少乘客觀看。
“阿洛”“小智”是南寧市普法宣傳形象代言人。阿洛身穿傳統壯族服飾,上面裝飾有美麗的壯錦花紋和中國司法的標志,“洛”在壯話中是“明白”的意思,希望大家跟著阿洛尊法學法,做法律明白人�!爸恰笔巧瘾F“獬豸”的諧音,獬豸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是司法公正的象征。
南寧市司法局通過卡通人物“阿洛”和“小智”,制作《法治護航民族團結 真情繪就壯美八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共建美好法治中國》等系列動漫普法短視頻18部,其中《拒絕高利誘惑 防范非法集資》獲得全區(qū)防范非法集資短視頻大賽“動畫類及創(chuàng)新類”一等獎�!睹穹ǖ湎盗行麄髌吩诘谑藢萌珖ㄖ蝿勇⒁曨l作品征集活動評選中榮獲優(yōu)秀獎。
金秀 優(yōu)秀傳統法律文化“活起來”
近日,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大樟鄉(xiāng)黨委政府開展法治宣傳主題文藝晚會,通過法治小品節(jié)目開展普法宣傳。該縣的普法文藝宣傳隊伍圍繞“民族團結一家親 共創(chuàng)法治文明村”主題,以瑤族元素為切入點,結合法律法規(guī),以地方語言編排小品《禁止濫伐林木 保護綠水青山》、三句半《遵守交通法規(guī)法律》、快板《防范電信詐騙》等一批具有瑤族特色的普法節(jié)目,以法治文藝晚會進鄉(xiāng)村的形式開展普法活動。這種普法形式,群眾聽得懂、喜歡看,促進法治文化更好地融入民眾日常生產生活。
金秀司法行政部門以瑤族處理矛盾糾紛的傳統“石牌制度”為基礎,組織瑤寨人民調解員及“法律明白人”利用微信平臺開展“云調解”,讓新“掌上石牌制度”成為瑤族同胞愿選、優(yōu)選的化解矛盾糾紛機制,一方面促進“石牌文化”傳承發(fā)展,另一方面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