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專題 > 焦點 > 壯美廣西·新山海經(jīng) > 特別報道 > 正文

壯美廣西·新山海經(jīng)㊴|一只“碧玉碗”懸于廣西天等峰林間,這背后有著怎樣的秘密?

2025年08月11日 17:55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曹麗媛 莫迪 通訊員 李志高 編輯:周映

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曹麗媛 攝制

群峰寂無聲,高山出平湖。

車輛蜿蜒上行,爬進一個山坳,再拐過一道山崖,一泓湖水豁然展現(xiàn)在藍天下。粼粼波光中,身著橙色救生衣的游客泛舟其上,為天池增添幾抹跳動的亮色。

8月,酷暑難耐。然而,當山風拂過湖面,涼爽舒坦入心。

“水干凈啊,幾十年都這樣清!”當?shù)卮迕裢矍斑@片碧綠,言語里滿是自豪。

天等縣龍角天池一隅。天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黃麗華 攝

位于天等縣天等鎮(zhèn)仕民村龍角屯的龍角天池,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達37米。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天池四面環(huán)山,地勢高出附近村莊50多米,宛如一只巨大的碧玉碗,穩(wěn)穩(wěn)懸停于半空之中。

“奇就奇在,不管是暴雨成澇還是旱得冒煙,這池水漲落,頂多一米上下�!�68歲的村民趙生道指著池壁上那道清晰的白色水浸痕說。至于是何原因,沒有哪個村民講得清楚。

作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此地素有“三天無雨就挨旱,下雨三日便成澇”之說。何來這潭碧水?

在喀斯特地貌地區(qū),地表水往往通過落水洞迅速滲入地下,難以在地表形成湖泊。然而龍角天池卻打破了這一常規(guī),既尋不見明顯的入水口,也不見排水通道,卻能常年保持水量穩(wěn)定,還能實現(xiàn)大旱不干涸、久雨無外溢的奇妙平衡。這其中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

曾任廣西地理學會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的南寧師范大學教授曾令鋒,解開了此間謎團。

“落水洞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會將地表水引入地下形成地下河�!痹钿h表示,“龍角天池的形成,很可能與落水洞被堵塞有關(guān)�!�

曾令鋒解釋,水潭底部潛藏著狹窄通道連接地下河,水流攜帶的泥沙、淤泥在通道口自然淤積,形成天然“塞子”,堵住了地下水外泄的通道,使得地表水得以匯聚成潭。這些水潭多位于串珠狀分布的落水洞區(qū)域,地下水通過其他落水洞注入地下河,形成動態(tài)平衡。暴雨時,過量水流能通過其他隱蔽通道分流;干旱時,地下水又自動補給。

這一推測,與村民口耳相傳的記憶不謀而合。“聽老一輩講,天池底下,原本是一片耕地�!睅孜荒觊L村民回憶,“有一年下大暴雨,山洪裹著泥石沖進水洞,把洞口堵住了。”自那以后,地表水無法再滲漏到地下,雨水不斷匯聚,漸漸淹沒了低洼的耕地,終成今日懸空之湖。

一場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竟意外雕琢出這方獨特的水域奇觀。

耐人尋味的是,388年前(1637年農(nóng)歷十月二十二日),徐霞客曾踏足天等,駐留31天,洋洋灑灑寫下近2萬字游記,卻對天池只字未提。

“作為旅行家,絕不會對此等奇觀視若無睹。”天等縣縣志辦副主任農(nóng)先行分析,“最合乎情理的解釋是——彼時,天池尚未形成。”據(jù)考證,龍角天池存在歷史不足300年,其廣泛進入公眾視野則是在21世紀之后。

天池之水看似“無源”,卻自有其生生不息之道。

周邊茂密的林木,如同天然的綠色屏障,涵養(yǎng)著水源。同時,天池的水還用于周邊農(nóng)田的灌溉,滋養(yǎng)著一方土地。

每到農(nóng)忙時節(jié),村民們便從天池引水灌溉。看著干涸的田地重煥生機,豐收的喜悅在村民臉上綻放�!岸嗵澚诉@一池好水,好年景才有盼頭。”村民對天池充滿感激。

如今,龍角天池不僅是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一條“生命線”,更成為一處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只為一睹這處喀斯特地貌上的水之奇跡。

佇立池畔,夕陽熔金,將池水染成一片暖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心生敬畏——它總在不經(jīng)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雕琢出令人嘆為觀止的杰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国产精品无码首页自拍,亚洲国产成人无码影片在线,国产免费人成电影在线看,国产日韩精品欧美2020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