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薦人事跡簡介: 先后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和地方黨報工作。自入職廣西日報以來,長期奮戰(zhàn)在時政、科教等新聞一線。 一、學思踐悟,信念堅定,投身重特大題材策劃采寫,發(fā)揮“領頭雁”“主力軍”作用 全國首個公開系統(tǒng)梳理習近平總書記與廣西情緣。黨的十九大前夕,作為項目負責人和第一主筆,組織團隊回訪總書記走過的地方、當面交談過的人,用4個整版推出長篇通訊《東風灑雨露 澤潤八桂春——習近平總書記六次“廣西行”》,極大地鼓舞了各族干部群眾的士氣,經報網微端發(fā)布后,閱讀量迅速突破百萬人次。 黨的二十大前夕,作為主創(chuàng)成員,參與六集電視專題片《緊跟偉大復興領航人踔厲篤行》制作,反映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八桂大地發(fā)生的巨大變遷,表達了“人民領袖愛人民、人民領袖人民愛”的真摯情感,榮獲廣西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別獎。黨的二十大期間,抓住基層黨代表與總書記面對面討論的動人場景,牽頭采寫通訊《第一會議室里的時空回響》,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認真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自覺擔負新時代的文化使命。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深入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條連通江海的大運河——平陸運河建設一線采訪,呈現激情澎湃的“平陸運河進行曲”,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 二、勇于擔當,主動作為,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深入一線為人民鼓與呼 聚焦民生議題,堅持“走轉改”。寫出《別忘了山谷里的寂寞角落》《搬出來,才能“拔窮根”》等帶有民生溫度的作品,報道農村孤寡老人照料難、深度貧困群眾思想轉變難等現實境況。 發(fā)揚斗爭精神,鞭撻“假惡丑”。面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頂住外來壓力,堅持用證據說話,以內參形式向黨和政府反映真實情況。多期專報獲自治區(qū)主要領導批示,助推了有關問題的解決。 注重調查研究,提供決策參考。曾作為聯合調研組成員和主要撰稿人,在《求是》雜志發(fā)表調研報道《壯美廣西,不讓一個民族掉隊》,剖析民族地區(qū)脫貧攻堅的“廣西樣本”。用時一個月,策劃采寫調查報告《廣西人工智能高教大盤點,該向何處發(fā)力》,盤家底、看特色、找差距、尋突破,成為全國兩會期間代表熱議話題。針對“廣西職教現象”推出調查報告《九州百工煥新 南疆何處立峰》,既全面梳理有關成就和經驗,也對照先進,指出“從高原到高峰”的借鑒路徑,在本地教育界投下震撼彈。 三、勤于思考,改進文風,始終踐行內容為王、傳播為重,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廣西故事 從會場挖掘“新聞富礦”。先后采寫《改進文風不設限 請你吃顆定心丸》《民心工程怎就成了“傷心工程”?》《理想是安身立命之所》《夜訪》等膾炙人口的報道,拉近了黨報與讀者的距離。 深耕科教領域。成功策劃《壯美廣西·新山海經》《那些年,感動我們的好老師》等系列報道,用動人的細節(jié)展現真與情。采寫報告文學《八桂山水間走來“人民教育家”》、通訊《來自外星球的“土特產”》等,得到業(yè)內好評。捕捉時代變化,擴大職教宣傳,從報考熱到就業(yè)好,從產教融合到職教出海,從優(yōu)勢學科到差生逆襲,篇篇寫到職教人心坎里。 強化全媒傳播理念。黃文秀同志因公犧牲后,首個推出音樂MV《我心中的長征》以示致敬,經人民日報等微信公眾號轉發(fā)推介,閱讀量達數百萬人次,有力地表達了公眾情感。組建“大年教育+”工作室,組織記者到基層、到一線、到現場,成功講述“00后”教師夫妻扎根深山、西林送教的長情告白、“守攤女孩”等正能量、大流量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入選中國記協(xié)“我的代表作”。在越南青年首場來華“紅色研學之旅”活動中,指導記者推出系列短視頻《越南青年Vlog》、記錄下“同志加兄弟”的鮮活細節(jié),為共同構建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寫下生動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