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wǎng) > 壯觀客戶端 > 推薦 > 正文 |
平陸運河風物志52丨且借鹽梨餉故里 |
2025年11月09日 09:24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庾琳 梁菡 通訊員 劉彩欣 編輯:郭騫 |
|
新聞眼世紀工程平陸運河是一條什么樣的河?有人說,它是一條歷史之河、文化之河;也有人說,它是一條民俗之河、風物之河。厚重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自然景觀、素樸的鄉(xiāng)土人情,賦予平陸運河別樣的人文氣質(zhì)。廣西云-廣西日報推出“平陸運河風物志”系列報道,讓您在品讀中,邂逅一方古跡、尋味一道美食、感悟一種心境、捕捉一段流光,了解平陸運河的前世今生,觸摸強勁的時代脈動。 見習記者 韋雨函 攝制 欽江如脈,自古奔涌著海的咸香。據(jù)記載,昔日江上帆檣林立,靈山縣舊州鎮(zhèn)碼頭每日停泊的貨船不下百艘。海鹽由此上岸,由人背馬馱,沿著蜿蜒山路運至沙坪鎮(zhèn),再換船遠航,古鹽道由此成為連接山海的紐帶。 鹽道旁的雙鳳村,曾因鹽業(yè)鼎盛而驛館遍布、商賈云集。鹽,不僅裝入商旅行囊,更浸潤出一方獨特風味——鹽浸沙梨。因沙梨形似秤砣,又稱“秤砣梨”。鮮果微澀,先民以鹽水浸漬,竟得意外之喜。 這門與時光共釀的手藝,歷經(jīng)數(shù)代傳承,如今仍是村里1500多戶人家的甜蜜事業(yè),寄托著代代鄉(xiāng)愁。 10月30日上午,我們驅(qū)車入村。村道兩旁,每家商戶門前皆陳列著罐裝鹽浸沙梨,每罐售價三四十元。在村中一處收購加工點內(nèi),上千罐浸沙梨靜立架上,泛著金澄光澤,正等待時光將秋日酸爽凝為冬日甘醇。 “沙梨七八月采摘,鹽浸一月便可食用�!崩习迥镄煊⒁贿呎f話,一邊利落地開罐、切梨、擺盤,“如今已浸足兩三月,正是最佳賞味期,微酸脆甜,特別開胃�!�
村民徐英在展示鹽浸沙梨食用方法。見習記者 韋雨函 攝 “鹽浸沙梨可即食、拌炒、蘸椒鹽,也可搭配紫蘇、辣椒、蒜蓉食用,百味隨心�!彼錾吓淞现�,梨片入口,酸甜汁液瞬間在舌尖綻放,脆爽的質(zhì)地在唇齒間跳躍,余韻還殘留著一縷鹽香。 “雙鳳村是沙梨種植發(fā)源地,清代(公元1820年)便有記載,至今200余年�!贝妩h支部書記李樹坤介紹,全村種植規(guī)模超3000畝,幾乎家家種梨�!懊磕觊_春,遠行的親人總要帶上幾罐浸沙梨�!泵恳豢美鏄�,都見證過游子離鄉(xiāng)時的不舍;每一罐浸沙梨,都封存著母親無聲的牽掛。
一罐罐鹽浸沙梨擺放整齊。見習記者 韋雨函 攝 談及品種改良,李樹坤感念不已:“村里曾有位叫‘八爺’的老者,一生專注于梨樹改良。經(jīng)多年觀察和試驗,終于在嫁接技術(shù)上取得突破,大大提升了梨的品質(zhì)與產(chǎn)量�!币虼�,新品種被村民親切地稱為“八爺梨”。2021年,村中“梨王”樹產(chǎn)果250公斤,鮮果價值達2000元,制成浸沙梨后更躍至5000元。 76歲的李旺坤是雙鳳村種梨資歷最老者�!安坏�10歲隨爺爺打理梨樹,如今仍守著七八畝梨地,最老的樹已逾百年�!彼H歷了浸沙梨從挑擔叫賣到客商上門、從大缸散裝到精致罐裝的變遷。“如今我在家里開設(shè)電商快遞服務(wù)站,村民不出村就能發(fā)貨�!崩顦淅ぱa充道。 說到電商,“李大小姐酸嘢店”在村里小有名氣。我們到訪時,弟弟李鈺澤正麻利地洗梨裝罐,姐姐李文娟在錄制視頻。 “母親嫁來雙鳳后便開始做浸沙梨,一做就是30年�!泵ν晔诸^工作,姐弟倆聊起家業(yè)�!捌鸪踔淮挣r果,我們七八歲就開始幫忙。后來母親見散賣不便,率先嘗試罐裝密封,沒想到一下子就賣火了,全村紛紛效仿。”兩人的回憶里滿是梨香。
鹽浸沙梨撒上紫蘇、辣椒等配料,入口微酸甜脆。見習記者 韋雨函 攝 大學(xué)畢業(yè)后,眼見父母年邁、傳統(tǒng)銷售艱難,這對95后姐弟毅然返鄉(xiāng)�!胞}浸沙梨不宣傳,只能困在本地。”李文娟說。她專程赴南寧學(xué)習電商直播,去年學(xué)成歸來,網(wǎng)店正式上線。如今一開播,訂單便從全國各地涌來,今年已售出5萬多公斤。本地梨季過后,他們又從云南引進高原小紅梨及其他桃李,以鹽浸技藝加工返銷,實現(xiàn)四季皆有酸嘢可售。 鹽浸沙梨這顆“思鄉(xiāng)果”,早已變成“致富果”。近年來,村民新建“梨樓”100多棟,添置“梨車”20余輛。連年輕人擇偶都要看“梨樹多少、手藝如何”——在雙鳳人眼中,守著梨樹謀生者,必懷勤樸之心。 “村里正與縣農(nóng)科所合作,對沙梨進行嫁接改良,還計劃開發(fā)梨干或梨醬等,延伸產(chǎn)業(yè)鏈�!崩顦淅ば判臐M滿地說,“雙鳳村距離平陸運河馬道樞紐約8公里,欽州抽水蓄能電站也在此落地建設(shè),4年后或?qū)⒊陕糜尉包c。待電站建成、運河貫通,舊州昔日繁華,指日可待�!� 從古鹽道到平陸運河,從背簍馬馱到電商直播,鹽浸沙梨的滋味在時光中愈發(fā)醇厚。鹽的咸香與梨的脆甜,終成這方水土的深情之禮,既餉故里,亦饗知音。
報紙版面截圖。 總策劃:劉昆 陳仕平 總統(tǒng)籌:文彩云 統(tǒng)籌:陳丹平 劉斌 駱怡 記者:庾琳 梁菡 通訊員:劉彩欣 點擊下方圖片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精彩內(nèi)容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