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wǎng) > 專題 > 科教 > 向國旗敬禮 向英雄致敬 > 最新動態(tài) > 正文 |
傳承紅色精神,踐行勇于擔當 |
2020年08月21日 11:02 來源:廣西新聞網(wǎng) 編輯:鄧達 |
|
什么是紅色精神?簡單來說,它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以來,艱苦卓絕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精神財富,是中國大步邁向世界的動力和源泉。它促使中國共產(chǎn)黨取得最終勝利;它激勵中國共產(chǎn)黨人奮進不息�;蛟S有人認為,當今社會已經(jīng)不再需要紅色精神。但是,每一個時代都會面臨不同的困境,而在困境面前,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那么,在新時代,我們該如何選擇,如何堅持呢?我想,不同的人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相同的是很多人都在用一生回答。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八桂先驅--朱錫昂的故事。 朱錫昂,1887年4月出生于廣西玉林市博白縣一個教師家庭。他是廣西早期革命運動杰出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為中國革命嘔心瀝血,奮斗了一生,為人民翻身解放流盡最后一滴血。 朱錫昂秀オ出身,學識淵博,在當時的教育界頗負盛名。憑借他的條件,在國民黨政府里邊混個什么廳局長做做,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他目睹當時國家的危難,民族的孱弱,人民的苦難,他毅然選擇了救民于水火的革命道路,一條充滿荊棘、隨時都會犧牲的艱險之路。1925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后,換下西裝,身著黑布短衫,頭戴斗笠,從書齋閣樓走到田間村頭,和群眾勞作、談心,他到農(nóng)民家里噓寒問暖,和農(nóng)民情同手足,一起吃稀飯,一起參加勞動;他常與黨員談心,對他們進行幫助;他親自編寫教材,給訓練班講課......在他的培養(yǎng)下,一批農(nóng)村黨員骨干迅速成長起來。他常對同志們說:“干革命不要怕犧牲 。俗話說,三十有死,四十有亡,只要我們?yōu)檎胬矶溃瑸榇蟊娎娑�,就死得甘心,死得有價值!”他不僅對別人這樣說,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1929年6月,他在玉林縣新橋榕木根村被捕,入獄后,他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在敵人法庭上氣壯山河地說:“共產(chǎn)黨員是捉不完殺不盡的,共產(chǎn)黨必然勝利,共產(chǎn)主義一定能實現(xiàn)!”最后,朱錫昂從容就義,以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錚錚鐵骨,譜寫了一首壯麗的共產(chǎn)主義凱歌!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面對這樣一種堅定的信念,這樣一種高風亮節(jié),對于我們這些后來的共產(chǎn)黨人,難道不是一種很好的鞭策和激勵嗎? 朱錫昂烈士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清正廉潔的做人操守卻是永恒的。他用一生踐行著自己的使命與擔當,他的精神和信仰是我們今天共產(chǎn)黨人踐行習近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光輝典范,需要我們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弘揚和傳承。那么對于我們普通的黨員來說,又該如何做呢?我想,每個崗位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使命,但是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各種思潮的激蕩和碰撞,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共產(chǎn)黨人更應以此為鏡,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保持一種共產(chǎn)黨人的浩然正氣,始終保持一種為民請命的昂揚斗志,這才是我們對革命烈士的最好紀念。 同志們,雖然紅色精神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但無論時光如何變化,燃燒的激情和火熱的理想、英雄主義和勇于奉獻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希望我們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汲取紅色精神的養(yǎng)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恪守盡職,勇于擔當,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