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一鳴
黨心軍心民心心連心,社情民情輿情情暖情。
我們常說察民情、聽民聲、順民意,在信息化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很大程度體現(xiàn)在輿情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diào)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時作出“要加強輿論引導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增強輿情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這一重要指示和要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既是當前新聞輿論戰(zhàn)線的重要任務,也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迫切要求。
疫情發(fā)生以來,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遵循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基本方針,沖在一線、深入后方,與白衣天使、解放軍指戰(zhàn)員和廣大干部群眾一起,心連心、肩并肩、同戰(zhàn)斗,采寫刊播了一系列鼓舞人心、鼓舞斗志、鼓舞干勁的新聞輿論作品,守牢主陣地,凝聚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有效凝聚起全社會共抗疫情的強大合力,增強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打贏疫情阻擊戰(zhàn)的決心和信心。
輿情雖然不完全等同現(xiàn)實民意,但也是社情民意的重要方面。在“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評論員”的全媒體時代,輿情往往比現(xiàn)實生活更為復雜。尤其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當下,竟有不少人造謠生事、制造恐慌、蠱惑人心�?梢�,輿論場也是主戰(zhàn)場,宣傳戰(zhàn)線也是戰(zhàn)“疫”前線。人心齊,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難。只有把輿情看作人心的晴雨表、社會的探照燈,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切實增強輿情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持續(xù)振奮精神、凝聚力量,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才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提供有力輿論支持。
營造風雨無阻、一往無前的濃厚氛圍,進一步堅定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心。有信心才有勇氣,有信心就有力量。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信心比黃金還重要。疫情當前,新聞輿論戰(zhàn)線要用好手中的“金話筒”,及時準確發(fā)布權威信息,深入宣傳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對湖北和武漢的關心重視,推出一批有影響有深度的新聞輿論作品,讓群眾更多知道黨和政府正在做什么、還要做什么,展現(xiàn)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的堅強意志。
用心用情用功講好暖人故事,為當前輿論融入更多暖色調(diào)。堅持把做好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的輿論引導工作作為檢驗新聞輿論戰(zhàn)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試金石,作為新聞工作者踐行“四力”的主陣地,深入一線、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全面了解真實情況,多從群眾立場、百姓視角出發(fā),采寫刊播更多“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輿論作品,宣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宣傳一線醫(yī)務人員、基層干部、公安民警、社區(qū)工作者、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跡,用好新聞、好作品、好故事傳遞人文關懷、溫暖世道人心。
扛起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精神力量。新聞輿論工作歸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新聞輿論工作要贏得受眾、拓展陣地、凝聚民心、鼓舞斗志,必須關注百姓訴求、反映人民心聲、回應社會關切,必須抓住時機、把握節(jié)奏、講究策略,找準思想認識的共同點、情感交流的共鳴點、利益關系的交匯點、化解矛盾的切入點,有理有據(jù)、有章有法地解疑釋惑、疏導情緒,增強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塑造理性、平和、健康的社會心態(tài),讓主流聲音在戰(zhàn)“疫”中更強勁、更有力,充分發(fā)揮主流輿論在輿論場上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