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桂聲 > 地評線 > 百家言 > 正文 |
書寫“雙向奔赴”的留言簿 |
2025年08月29日 17:47 來源:貴港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鄭桂靈 編輯:鄧子霖 |
近日,據(jù)澎湃新聞報道,在上海市虹口區(qū)圖書館二樓、三樓走廊的盡頭,靠近窗臺的角落里,躺著一本留言本。翻開它,上面的字跡時而工整時而凌亂,討論著圖書館的溫度、打鬧的孩子、飲用水的水質、廁所的衛(wèi)生紙……再往后翻,樁樁件件,都附上了圖書館的回應。為了回應讀者關于飲用水水質的質疑,圖書館還直接貼上了數(shù)頁檢測報告�!白x者的任何建議,都會被滿足,有求必應�!庇胁┲鹘赵谏缃幻襟w上分享了這本留言本,獲贊無數(shù)。 設置留言簿曾是許多公共服務單位征集民眾意見的常見方式,但現(xiàn)實中被束之高閣者并不鮮見。透過集滿“一整本風琴夾”的虹口區(qū)圖書館留言簿,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其有求必應的認真態(tài)度,更能意外掀開城市文明的新注腳。方寸之間,讀者用鉛筆寫下對水質的擔憂,工作人員則以藍黑色批注構建起信任橋梁。這本跨越身份界限的對話錄,恰似一面棱鏡,折射出現(xiàn)代公共服務最動人的風景:當制度剛性遇上人文溫度,城市治理遇上民心所向,便催生出一場溫暖人心的“雙向奔赴”。 將留言簿由服務臺前移至走廊盡頭,看似幾步之遙的空間轉換,實則是服務視角的溫馨轉變。這一細節(jié)透露出深刻的洞察:真正的對話空間需要消除權力距離。當讀者不再需要直面工作人員審視的目光,不再擔憂個人意見被放大檢視,文字便獲得了自由呼吸的空間。這種物理距離的縮短,帶來的是心理防線的消融,塑造出新型的公共交往場景。 圖書館對留言“件件回應”,構建起珍貴的信任閉環(huán)。面對讀者對飲用水水質的專業(yè)質疑,館方直接貼上檢測報告的舉動,遠勝千言萬語的解釋。這種超越預期的回應姿態(tài),讓制度化的意見通道升華為情感聯(lián)結紐帶。而對“眾口難調”的爭議,館方采取開放式展陳,頗顯出管理智慧。正如館方引用《國務院關于加強節(jié)能工作的決定》的專業(yè)回應,理性對話最終在溫度計刻度與人文關懷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托底”與“反哺”互動,將“雙向奔赴”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八成座位安有電源插座,可方便人們隨時充電;進來吹空調、喝水、上洗手間者,也能感受公共服務的溫暖;“感謝你們?yōu)榇蠹姨峁┻@樣優(yōu)質的環(huán)境,為暫時失業(yè)的我提供了一個臨時學習和工作的居所,讓人非常暖心”,這樣的留言,讓人感動。當讀者自發(fā)擔任垃圾分類督導員,當志愿者接過咨詢臺服務接力棒,當畢業(yè)生在留言簿寫下“此生不忘借閱卡編號”,公共空間便完成從物理載體到價值共同體的升華。這種基于信任的共建共享,正是現(xiàn)代社會最珍貴的文明資本。 人民城市為人民。留言簿出圈,為城市治理提供了溫馨路徑:真正的文明不在宏大宣言里,而在生活細節(jié)中;不是單方面施舍,而是彼此尊重的平等對話。讓每個市民都能在公共空間找到歸屬感,每項制度設計都閃耀人性光輝,城市便擁有抵御冷漠的疫苗,培育出根植于日常的文明基因。留言簿的故事仍在續(xù)寫,這份“雙向奔赴”的文明敘事,必將為城市治理提供可資鏡鑒的樣本。(鄭桂靈)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