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首頁欄目 > 經(jīng)濟 · 生活 > 鄉(xiāng)村 > 正文 |
武宣:生態(tài)修復讓千年古景展新顏 |
2025年09月05日 18:45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記者 葉焱焱 武宣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廖雪君 李家鴻 實習生 鐘玉萍 編輯:周映 |
靈湖是武宣舊八景“靈湖松籟”的所在地,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 位于武宣縣三里鎮(zhèn)靈湖村的靈湖。 晨曦微露,靈湖如鏡。天邊的魚肚白漸漸暈染,清澈的靈湖煥發(fā)生機。這片位于來賓市武宣縣三里鎮(zhèn)靈湖村的20畝水域,以其清澈的湖水和豐富的生態(tài),成為當?shù)匾粡埅毺氐木G色名片。 此時的武宣大地上仍留存著夏日的余溫,而靈湖的景致卻多了幾分清潤雅致。作為武宣舊八景“靈湖松籟”的所在地,靈湖距縣城約8公里,獨特的地質環(huán)境孕育了豐饒的水生世界:小魚在清可見底的湖水中自在穿梭,為靜謐的湖面注入了靈動生機。 靈湖一隅。 這里的田園風光,是藏在鄉(xiāng)野間的詩意畫卷。歷史上,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靈湖的美景駐足,留下傳世詩篇。清代詩人蘇敏德曾揮毫寫下“方愛湖光引興長,忽聞松籟碧天揚。幾聲回徹紅蓮岸,疑是寒蟬噪夕陽”,字句間盡是對靈湖美景的沉醉。 而在村民心中,靈湖更是一方“寶湖”。無論歲月如何更迭,縱使遭遇干旱氣候,湖水始終豐盈如初。天還未亮時,常有村民提著木桶、端著衣物來到湖邊,洗衣、取水的身影與晨霧交織,構成一幅質樸的鄉(xiāng)土圖景。 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和諧畫面。 靈湖的美,從不只停留在自然風光的表層,更藏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韻律里。每到閑暇時分,湖岸的樹蔭下總會聚集起一群老人,他們慢悠悠地搖著蒲扇,向圍坐的孩子們講述“靈湖松籟”的古老傳說,讓人文風情在代代相傳中浸潤這片土地。 為守護這份生態(tài)與人文的雙重瑰寶,自2014年起,武宣縣便對靈湖啟動生態(tài)修復工程,拆除周邊養(yǎng)殖場,讓5.6畝濕地重歸自然;近年來,更是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投入約400余萬元,先后實施清淤疏浚、水源地保護、環(huán)湖排水溝渠新建等工程。 如今,生態(tài)設施與湖光山色巧妙相融,既守護了靈湖常年澄澈的水質,也為水生生物、鳥類等營造了宜居的家園,讓生物多樣性得以延續(xù)。 從千年古景的詩意傳承,到生態(tài)新標的生動實踐,靈湖的變遷,正是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鮮活注腳,也為新時代的綠色發(fā)展,寫下了一曲悠揚的田園贊歌。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